中医
道地药材
     现代“道地药材“的概念正式解释为: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,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,所生产出来的中药材。现代的“道地”要求通过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手段,使其更具鲜明的标准性和可控性,使“道地”标准接写的划分更明确,更直观,更具科学性。
太申祥和(太医馆)地道药材主要体现在“严把中药疗效三道关”


 
第一关:严把进货关,选择地道药材
  大家都知道,看中医要想疗效好,必须名医配好药。好药就是地道药材,如浙八味、四大怀药、内蒙的黄芪、宁夏的枸杞子,还有古云“橘生淮南则为橘,生于淮北则为枳”等。现代研究也证明了不同产地质量的差异,如:四大怀药的地黄,地道的河南武陟县产的地黄梓醇含量约0.8%,而浙江仙居产的地黄梓醇含量仅有0.001%,相差800倍;广州的广藿香,气香纯,含挥发油虽较少(茎含0.1~0.2%,叶含0.4%),但藿香酮的含量却较多。而海南产的藿香,气较辛浊,挥发油含量虽高(茎含1.3%,叶含3%),但藿香酮的含量却甚微。这些都说明了产地地域的重要性。太医馆严把进药筛选关,凡是不合乎地道药村标准的药绝不进货。

 
第二关:严把饮片炮制关
  中药饮片炮制是一门传统制药技术,主要包括原材料的净制、软润、切制、高温制(蒸制、炒制、煨制、烫制、煅制、制炭等)、加辅料制(酒制、醋制、盐水制、生姜汁制、蜂蜜制、药液制等)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环节。中药炮制核心技术是在于“解毒增效”,近年来,一些商家为了利益的趋动,加工炮制存在以下问题:首先,药材的前加工粗糙,该去泥土的未去,尤其是全草类药材最严重;该去核的不去,该去心的未去,如桃仁、杏仁不去皮、尖,麦冬、莲子不去心等,而直接上柜,难免影响配方剂量的准确性。其二,不依法加工炮制,如有的为了切制省力,竟把中药材在水里浸泡多日,造成有效成分的损失;有的随意改薄片为厚片,改厚片为块状,以致有效成分难以煎出;如有的藿香、藿梗不分,苏叶苏梗不别;归头、归身、归尾普遍不分等,起不到“对症下药”的作用。其三,加工炮制不依法者屡见不鲜,如厚朴不用姜汁拌炒,白术不用麸炒,枳壳不用麸炒,瓜蒌仁、肉豆蔻不去油,龟板、鳖甲未酥透,赭石、磁石不煅不淬。饮片炮制不匀,炒制火候不及或太过,均对临床疗效难免造成影响。
  太申祥和太医馆特聘有50年中药炮制经验的老药师对炮制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把关,严格按照本草炮制法进行炮制,保证了在太申祥和太医馆中所用的中药饮片质量的上乘。

 
第三关:严把煎药关
  中药材有效成分大多是靠着煎煮药来提取的,如果煎药工序出现了任何纰漏,将会导致疗效的降低。太医馆为了避免患者将中草药误煎药、错煎,导致中药有效成分不能充分提取,影响治疗效果,特引进国内先进高压煎药设备,药材在经过浸泡半小时后,根据药理药性,用武火和文火煎煮45分钟~2小时,在高温和2个大气压下,可以使得药液中的有效成分提取率高达95%以上。太医馆煎药采用密闭容器,防止了按着传统煎药法时,药物有效成分随着水蒸气挥发的弊端,整个煎煮及浓缩过程中防止挥发油的散失,同时严格按照处方医嘱要求,按规定对需要先煎、后下、另煎、兑服等的药材单独加工,使得中草药的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保存,从而达到最佳疗效。
  北京太申祥和太医馆通过严把中药饮片“三道关”,实现了“要想疗效好,名医配好药”的目标。
 24小时服务专线:010-80713806 

特别推荐
版权所有: 太申祥和 2016-2017, 京ICP备06039963号 京公网安备110114001058号